第895章(2 / 2)

官场那些事儿 佚名 1319 字 3个月前

赵老他们觉得应该把梁栋放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锻炼几年,而王庚寅却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,所以他就想让康德彬出手,直接把梁栋要到南粤来。

南粤省毕竟是全国改革开放的领头羊,就算他们最落后的地市,也要比中西部地区发达许多。

梁栋在第十六巡视组的‘丰功伟绩’,早已人尽皆知,王庚寅一提起这个名字,立刻就引起了康德彬的兴趣。

也因如此,他才会刻意在谈判结束后,跟着苏菲过来了一趟。

“小梁,你对我们南粤的经济形势有什么判断?”康德彬突然问了梁栋一句。

梁栋先是微微一愣,很快就整理思绪,信马由缰地回答道:

“康书记这个问题太大,太宽泛,那我就随便说说我的想法,说的有不对的地方,还请见谅。我个人觉得,南粤省这些年走在全国的前列,主要是占了政策的便宜。南粤是改革开放之初最早画圈的地方,而且还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……诸多因素一融合,南粤想不发展都难啊!”

“许多人都跟你持有相同的观点,但我不敢苟同,”康德彬驳斥道,“我觉得,南粤省能领先全国,主要还是因为南粤省根深蒂固的粤文化。粤文化具有开放、包容、创新、冒险等特质,这种文化更易于接受新事物,格局更大,更易获成功。南粤人喜欢喝茶,一杯茶是南粤人极致服务的极致体验,正是南粤人这种根深蒂固的服务意识,造就了南粤这边的行商文化。还有一点,南粤省在海外有着数量庞大的华侨群体,改革开放之初,这些海外华侨为南粤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,这一点也至关重要。”

只要牵扯到类似学术的争论,梁栋就变成了一个杠精。

这个时候,对面坐着的人是米国总统,也挡不住他直抒胸臆。

“康书记,南粤能有今天的发展,如果仅凭南粤本土那些人,恐怕很难实现。正是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仔、打工妹们,用他们的青春,用他们的热情,书写了南粤今日之辉煌。改革开放初期,我们经济飞速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,是因为我们有着数量庞大且十分廉价的人力资源。毫不客气地说,南粤的发展,就是在剥削那些外来务工者的血汗基础上才发展起来的。要说到南粤本地人的服务意识,我也不敢苟同。在南粤人眼中,人就分两类,本地人和外地人,他们眼中的‘北捞’、‘外省仔’,抠脚,吐痰,插队,喧哗,贫穷,愚昧,野蛮,下贱。全国各地的人都涌到南粤之后,这些本地人迅速成了拆二代,房二代,什么都不用干,仅靠收租就能传家立业。一旦经济上产生差距,地位上想平等,那就是扯淡,先富起来的南粤人看不起外地人就成了一种必然。尤其是我们岭西人,在南粤的名声尤其不好,有好多短视的企业竟然公然打出‘不招收岭西籍员工’的条幅!”

说着说着,梁栋觉得自己有些激动,就顿了顿,歉意道:

“对不起,扯得有些远了。”

“不远,不远,你继续。”康德彬连忙道。

“从宏观来看,南粤省本来起跑就比兄弟省份早,先富起来之后,却并未形成‘先富带动后富’的愿景,而是出现了一种‘马太效应’,把中西部省份的‘新鲜血液’无穷无尽地吸了过来。改革开放几十年,我们国家在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,就提出了‘工业反哺农业’的口号,然而,事实上一直都是工业在吃农业的红利。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看看我们的粮食价格,这么多年来,涨了多少?再看看那些农资,价格涨了多少?在这样的双重挤压之下,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地,结果发现还要赔钱,你说谁还愿意种地?几年前农村出现大面积更低抛荒的情况,基本就是因为这个原因。当然,最近几年,国家加大了农业补贴,情况才有所好转,但依然不容乐观。最近几年,到处又都在搞土地流转,农户禁养,把土地都集中到少数人手中,把养殖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,那广大农民怎么办?难道就打一辈子工?我不是反对这些政策,而是反对一刀切地搞这些政策。比如那个土地流转,很多地方搞着搞着就变了味道,一些地方的乡匪村霸就趁机把农民手中的土地低价搞到手中……”

梁栋说着说着又停了下来:

“我是不是又跑题了?”

“没有,没有,你继续说。”康德彬连忙鼓励道。